查看原文
其他

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工委书记宋永红:用好“老街坊”金字招牌

北京组工 2020-09-14
点击标题下「北京组工」可快速关注
引  言

  街道乡镇,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和神经末梢,是整个治理链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广大基层干部如何解决问题、推进工作,体现着本市中心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,也对接着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需求点。

  首都建设和管理取得的巨大成就,饱含着基层干部的心血和努力。在这支干部队伍之中,涌现出了不少扎根基层、实干进取的典范。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,在首都基层活跃着大量优秀人才、实干人才,创造出了实实在在、值得称道的工作业绩。

 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,更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加强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,提高“四个服务”水平,抓好“三件大事”,打好三大攻坚战……面对党中央的殷切嘱托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,首都广大党员干部尤须进一步增添干事创业的激情、攻坚克难的豪气,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
  【优秀街乡党(工)委书记】栏目将陆续刊发一批首都基层干部的生动故事。让我们从这些事迹中把握首都发展的强大脉动,感受继续前进的不变初心。

  打开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工委书记宋永红的手机通讯录和微信,会发现北路包师傅、南路翟姐、方老师、北里赵老等社区居民都在其中,大到老楼装电梯、社区拆违建,小到楼间环境美化、邻里家庭琐事,居民们随时都可以跟她聊聊。宋永红说,老街坊是块宝,而起源于八角街道的“老街坊”品牌更是社会治理的一块金字招牌。

  “‘老街坊’是一个带有浓厚北京地域特色的称谓,透出浓浓的人情味,折射出邻里之间的互助亲情。”宋永红说,“老街坊”这个名字是从养老服务先叫起来的。2013年,八角街道率先在居家养老工作中,打造了“老街坊”养老品牌,探索总结经验后,被推广到全区,近千名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。

  如果说在养老等志愿服务中,“老街坊”还只能算一支后备军,那么,在此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特别是社区拆违及促提升中,宋永红把“老街坊”真正变成了一支先锋队。

  在“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”专项工作中,发挥“老街坊”号召力,宋永红冲锋在前,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打响了八角街道拆违“第一枪”,完成融景城西部片区、酒吧街等重难点点位的拆除。

  去年,八角街道率先成立了“老街坊”议事会。拆违后的空间、收回的房屋如何利用?“老街坊”一起来商议。八角北路社区收回了两处自有房屋。议事会上,有居民提出:“社区老年人比较多,看到其他社区的养老驿站特方便,能不能考虑给咱们社区也配上。” 宋永红听到这个想法后,马上带着社区党委、居委会与居民一起研究方案。建设养老驿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房屋老化、施工难度大等问题,宋永红和班子成员带着主管科室、施工与设计方、运营方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。在各方努力下,占地330平方米的北路养老驿站正式启用了,在这里接受服务的老人们无不交口称赞。

  在宋永红的带领下,八角街道探索以“老街坊”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品牌,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。如今,“老街坊”已成为具有石景山区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,全区151个社区都成立了“老街坊”议事会,形成了重要的社区共治力量。

  宋永红说:“‘民有所需、我有所应’是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实践路径。我们将积极探索,给‘老街坊’这个金字招牌注入新的内涵。”

  在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的新机制推动下,宋永红提出,打造以“老街坊”为品牌的社区协同共治新模式,让各类资源都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,不断健全群众利益表达、利益协调和利益保护机制。各种创新举措,切实解决大家关注的绿化、停车、环境等现实问题,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,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。

来源:北京日报

责任编辑:张佳文

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阅读

密云区鼓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广明:“单车书记”建设“精致鼓楼”

延庆区委常委、副区长谢文征:全力保障冬奥筹办 用心守望绿水青山

东城区龙潭街道工委书记杜娟:“小巷管家”一年解决八千社区烦心事

顺义仁和地区党委书记刘洋:“党建六步法”创造棚改“临河速度”

通州区潞源街道工委书记倪德才:站在副中心建设最前线

来稿邮箱:

zuzhibuqianlong@sina.com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